一直禁欲系,他演傻直男居然更帅
柳永哲。
一个你或许不熟悉的名字。
但以他为原型的韩国犯罪电影部部高能。
《追击者》里,河正宇饰演变态杀人魔,Sir时常分不清究竟该说他演得好,还是学得像。
柳是谁?
韩国史上最臭名昭彰的连环杀人犯,甚至可以不加之一。
2003年至2004年,10个月里,他有计划地连续杀死并分尸了至少20名受害者,其中有富人、老人、残障者,以及性工作者。
多年以后,经办此案的刑警依然"毛骨悚然"。
△图源:《韩国雨衣杀手:全面追缉柳永哲》,下同
更可怕的是,他在被捕后仍毫无愧疚、忏悔之意。
面对镜头还试图"警诫"世人。
我希望女性们可以学到教训
别再出卖身体
也希望富裕阶层能够彻底醒悟
比起以往作品,带着不同程度的猎奇色彩塑造这位"杀人狂"。
今年,有人试图以更冷静的方式接近他。
有多近?
不仅面对面,还要"心连心"——
解读恶之心的人们
需要澄清的是,这不是一部关于柳永哲犯罪事件的个人剧。
柳永哲事件只是这部韩剧的创作蓝本之一。
像柳永哲这般的极端案件,本剧有足足6个。
《恶之心》聚焦的是一个特殊职业,侧写师(也叫犯罪行为分析师)。
韩国版《心灵猎人》。
侧写师是刑侦人员的一类。
职能是通过分析作案手法、现场布置、犯罪特征,描摹罪犯的犯罪心理,进一步推测其形貌特征、身份背景、性格特点等,以便警方缩小搜捕范围,并及时制止犯罪行为的延续。
侧写师这个题材并不鲜见,国产剧也时有表现,比如《心理罪》《逆局》。
但《恶之心》与众不同。
剧中所涉及的犯罪事件,全部有据可查。
本剧改编自一本纪实类著作:《追逐怪物的人》。
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是韩国侧写师鼻祖权日勇,书中记录的都是他多年来在从警过程中的真实经历。
剧集一出,打破许多普罗大众对"刑侦"的想象——
破案过程很刺激?推理过程很神奇?
错。
本剧不像一般的犯罪剧那样刻意追求反转、刺激与快节奏。
转而力求写实,还原侧写师办案过程的枯燥、繁杂与条理。
这其实更符合现实情况。
这反而令它在众多同类型作品中脱颖而出。
原因不复杂。
对于犯罪剧而言,真正重要的、好看的不是花哨酷炫的推理,不是险象环生的追捕;
而是你是否有洞穿人性深渊的智慧,以及与它对视并且脱身的勇气。
01
时间倒带至1998年,韩国首尔(当时还叫汉城)。
整座城都在讨论一起连环入室强奸案,10个月12名女性遇害。
疑犯被代称为"红帽子",据称他每次作案都戴一顶红帽。
警方严密部署、多方巡查,甚至不惜集体化身女装大佬在深夜的街道上钓鱼执法。
然而罪犯仍逍遥法外。
又一个深夜,警察们冻得瑟瑟发抖,却再次无功而返,嚷着赶紧下班去吃夜宵。
只有一人例外,自愿加班的重案组刑警宋河英(金南佶饰)。
皇天不负苦心人。
"红帽子"企图翻窗时,歪打正着地被他抓了现行。
追逐、厮打、艰难制服后送回警局审问……
嗐。
结果是个"模仿犯"。
空欢喜一场,宋河英大失所望?
他更起劲了。
心里燃起更大的疑问:嫌犯那么做的心理是什么?
可惜宋警官的热情马上被泼冷水。
各位同事态度几乎一致:
我不想了解这些人渣的心理
无可厚非。
犯罪就是犯罪,犯事抓了便是,傻子才费脑筋理解他们,自寻烦恼。
巧了,宋河英就是那个"傻子"。
几天后又有案件发生。
这次更恶劣,当事人直接在家中窒息身亡,诡异在,被害者赤身裸体,却没有被性侵的迹象。
警方这次很快锁定嫌疑人:受害人男友。
时间、动机、屋内指纹等"证据"都指向他,而他也承认当时确实跟受害人发生过争吵,无法提供不在场证明……
可以缉拿归案了?
但进入审讯室,受害人男友拒不招认。
对于警察们来说,此案已结,不认罪没关系啊,用拳头就能解决的事儿还叫事儿?
对这些不是人的家伙,用打的方式是最快的。
此时"傻子"又来捣乱了。
宋警官提出众多疑点,诸如犯罪手法不同,剥光衣服却没有性侵,而且现有证据不足以坐实受害人男友的罪名等等。
却被上司哂笑置之。
直至,真正的"红帽子"被抓获。
宋河英没有因此欣喜,他陷入了另外一个疑问。
在警局,"红帽子"看着不断哭喊叫屈的受害人男友,没来由说了一句:
他可不是真凶
两人素不相识。
"红帽子"凭什么这么说?"红帽子"的话可信吗?
那个时候,大部分聪明的警察都不会去思考这两个问题。
但幸好警察里还有一位坚定的"傻子"。
02
宋河英十足异类。
不苟言笑,在几百人的警局几乎没朋友。
不是宋河英本意如此,而是他打小就与众不同。
五六岁时妈妈带着他到游乐园划船。
两船相撞,小河英跌入湖中。
按照悬疑剧的一贯拍法,这里的悬念是小河英何时获救、如何获救。
偏偏《恶之心》别出心裁。
镜头一转,来到水下——
水下竟有具漂浮女尸。
一般的小孩子此时定然吓得连连呛水。
小河英作何反应?
只见他伸出手去,似乎想要拉住那具尸体。
被救上岸后,警察也来到现场。
脸上的泪痕还未擦干,他就自顾自地来到尸体旁边,愣愣地看着担架上的她。
为她盖住那双露出的浮肿的脚。
对于旁人来说,这只是一具女尸;
但对于宋河英而言,这只是一位好疼好疼的大姐姐。
他彷佛天生就能比常人加倍强烈地感受到别人的痛苦,即使当事人已经五感全失。
以至于二十多年后,看到类似的受害者,他仍旧会梦见她。
这种超乎寻常的同理心,使得宋河英实在无法和放弃理解他人的同事们相谈甚欢。
在那个湖边,他曾目睹人群中有个带有凶手气息的神秘男子匆忙离开。
对受害者痛苦的共振,驱使着他追寻着这股气息,成为一名刑警。
当上刑警后,他赶到现场询问的第一个问题总是:
被害者的家属呢?
来到医院,看到哭晕过去的被害者母亲。
那个幼时的动作依旧刻在他的下意识中。
他看得见一个个具体的人的痛苦,于是他觉得自己天然有责任抚慰这些疼痛的心灵。
而抚慰的最好方式便是揭开真相。
是的,宋河英还是不相信前文提到的第一个受害者死于男友之手。
正如上司认为隔了一张桌子,自己就和嫌疑人不一样了,乃至人性都不同。
但宋河英不相信。
他认为人在根本上并无差别,即使罪犯和警察,在人性上也没什么不同。
为了抓住真凶,他决定要学会像罪犯一样思考。
毕竟,罪犯最懂自己的同类。
03
宋河英脑子里又冒出了"红帽子"说的那句话:"他可不是真凶。"
百思不解之下,他来到监狱,朝"红帽子""请教"。
"红帽子"提到了一个关键词:习性。
狗改不了吃屎,刻在骨子里的习性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。
就像红帽子小时候老挨父亲的打,只因他坚决不吃完碗里的最后一口饭。
宁愿挨打也不吃,吃了就会失去灵魂。
哪怕坐牢后,没人打他了,他还是不吃。
无论计划得再周密,习性都不可能为计划所规训。
——理解到这种共通的人性,是完成侧写的第一道关。
因此,那个必须要强迫症般脱光衣服才能完成犯罪、获得满足的家伙,才是真正的凶手。
接下来,便要破解这种强迫症的成因,以锁定搜查的范围。
——第二道关,锁定范围。
"红帽子"甚至放言,真凶肯定还会再次犯案,因为他戒不掉"成功犯罪的美妙滋味"。
——第三道关,预测行为。
需要指出,以上三道关只是方法论,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题会复杂数倍。
没等宋河英想出具体策略,上头的责骂劈头盖脸就来了。
当时警察向囚犯咨询这种事简直闻所未闻。
即使后来,真凶被宋河英用这种办法抓住。
媒体和公众也一致认为,靠罪犯抓罪犯,这是警界的耻辱,铺天盖地皆是谴责,无半分认可。
千万别以为舆论的偏激是编剧的胡编乱造,有事实可查。
2004年,柳永哲案告破后,因为对群情激愤的围观民众处理不当,当时带头侦破此案的警长不仅升职无望,还被降职处分。
美味早安唤醒你h5模版新婚祝福长图
智能商品展示海报设计
圣诞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