抽纸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抽纸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南宋黄默堂古墓藏身莲花山墓塔呈六边形_[#第一枪]

发布时间:2021-06-07 17:41:58 阅读: 来源:抽纸厂家

莲花山起初只是一个小荒山,深圳建市后,才被作为城市公园加以建设;再后来,城市重新规划布局,福田片区被定位城市中心区,它成为中轴线上的自然地标;2000年为了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,山上竖立起全国第一座邓小平铜像后,这里又被看作改革开放的圣山,每有重要日子,这里便是鲜花簇簇人头攒动;但就是在这样一座山下,西北坡的山林中竟有一个巨大的墓地存在。早些年,记者还以为它是香港什么人的墓,在清坟行动中幸存;这次因策划“寻访深圳海洋文化历史地标”大型采访,我们才知道这是一座大有讲究的南宋古墓。

黄默堂墓的六边形墓塔。

黄默堂墓前的“大明八世祖黄公菊坡之墓”。

黄默堂墓前的风水池。

黄默堂墓的发现

莲花山并不雄伟,高仅百米,自古这里便是当地居民的风水山,墓葬多多。

1991年深圳考古工作者在下沙走访时听说,村里在莲花山下尚有祭祖的祖墓。根据村民提供线索,考古工作者在莲花山西北坡发现了下沙黄氏祭祀的祖墓——黄默堂墓。此墓从建墓到发现时,从未进行过重修,保存原始面貌。

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古墓是经过2002年全面修葺后的保持古墓原始面貌的墓园。在莲花山西北坡的小路边,建有一座高大牌坊,上书“源远流长”,再向里走可以看到一个人工池的风水池。向山坡上走,即可看到这座南宋古墓。古墓呈交椅形,宽3.6米、深3米、残高2米多。比较少见的是此墓的墓室正中,是一座六边形墓塔,墓前有石作须弥座祭台。墓墓塔上部已毁(现已修补),高45厘米、宽22厘米。正面的“默堂黄居士塔”几个字尚清晰可见。墓志嵌于六边形墓塔的正面,据说发现此墓时碑文尚清晰可见:“默堂黄居士塔。公以顿悟,得大坚固,留颂西归,寿六旬五。淳祐戊申,书云晦日,敕岭之阳,卜云其吉。奉塔五子:中行、中锐、中建、中立、中通,迁志。”碑文所署“淳祐戊申”,即南宋理宗淳祐八年(1248年),应是墓主下葬的年代。
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人们在发现这个南宋古墓时,墓前及北侧还发现了黄默堂后人黄菊坡、黄观礼等墓葬。现在,还可见到黄默堂大墓前的“大明八世祖黄公菊坡之墓”,这种集宋代墓与明代墓于一地的家族墓是一种难得的血脉之续,而且能在近800年的历史更迭之中,完整地保存至今,实在是难得的历史遗存,是一笔宝贵的移民文化的历史财富。

黄默堂墓的历史价值

当年考察此墓的考古专家认为,黄默堂墓集多个特点于“一身”:名为居士塔,乃典型的佛塔。既有塔又有墓,且为双层塔、六角形塔。该古墓是目前深圳发现的惟一的南宋时期塔形古墓,在广东也极为罕见。此外,它的价值还体现在它从南宋淳佑年至今,一直未动过,这十分难得。所以,当初广东省文物专家鉴定此墓时,一再感叹地说“原汁原味”。还有,从它的建筑价值讲,墓葬建筑为宋代原物,但其须弥座和墓塔形制,则有唐代遗风,这种把地方民俗文化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的墓葬,在深港地区乃至整个广东都是难得一见。这座古墓能列入省级文物是当之无愧的。

不过,笔者来此考察,有一点还是想不通:当初黄氏后人,为何将黄墨堂的墓建于北坡,而不是建在南坡,坐北朝南?据说,原来这块地是为黄默堂之妻准备的,但女人坐莲不吉利,而男人坐莲可以旺丁。所以,黄默堂墓选在了这里。黄默堂墓形如莲花,据说源自佛教,有接引超生,免受三界轮回之苦的寓意。所以原来墓前有一水池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
黄默堂为下沙村开基之祖

黄默堂被称为“宋迪功郎”。这个“迪功郎”是个官称,最早为隋朝所设,原来叫“将仕郎”,从九品下。北宋徽宗政和六年(1116年),改名“迪功郎”,从九品。南宋在迪功郎之下,又增置通仕郎、登仕郎和将仕郎。迪功郎为文官职第37阶,即最末一阶,是个小官,大约可任职县衙文书一类。但这个职位上也出过大名人,如宋理学大家朱熹。

黄默堂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年(1183年),死于南宋理宗淳祐八年(1248年),享年65岁,作为迪功郎,他有何业绩,笔者没有查到相关史料。据调查,下沙村的祖先黄氏,最早是从福建邵武迁来。黄默堂一直被尊为开基之祖,村里的黄氏祖谱有此记载。下沙村民每年清明节都要来黄默堂墓,扫墓祭祖。

下沙村世代流传这样的迁徙故事:一千多年以前,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黄氏先祖崤山公娶三房,生有21子,因思及历史上皇室、官宦家族中争权夺利的教训,便与三房太太达成共识,命各房留下长子傍身,其他儿子到各地创业。众子领命外出发展,在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江西、越南、柬埔寨、马来西亚等国内外各地开枝散叶。

南宋时期,崤山公妣郑氏所生井公的第十四代孙黄默堂在深圳湾畔创立下沙村,成为深圳下沙的一世祖。虽然,这一门已经历了近八百年的风风雨雨,但黄默堂一门根脉清晰,其后人也是名人辈出。如,黄默堂之孙黄石,为深圳见载的最早的一名进士,黄石葬在哪里不清楚,但在黄默堂墓旁有黄默堂第七代孙、第八代孙的明代墓葬。

晚清时,黄氏家族还出了一位反清名人黄耀庭,黄耀庭参加辛亥革命,在三洲田庚子首义任副司令、先锋官,屡建奇功。

1949年后黄默堂墓失祭,隐没于荒野,无人知晓。上世纪80年代,其后裔找到黄默堂墓,复行每年重阳节祭扫之仪。虽然,岁月变迁,黄氏子孙已经分布各处,好在有这一座墓地默默地守候着、见证着宋代以来的黄氏一族的潮起潮落。

公园不能没有文化

莲花山公园虽然不叫文化公园,但也不能没文化。黄默堂墓自“发现”后,一直保护得很好,也很受重视。1998年,它被深圳市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;2002年又被广东省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。每年有两三百万游客来莲花山,却很少有游客对公园里的这一古墓有所了解,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。在公园的导游图中(其实,偌大个公园也没有一个正规的导览图,正门口只有一个“莲花山应急避难场所功能示意图”,好像这里更是个避难公园),园中所有路牌指引中,也没有一个指引“宋代黄默堂墓”的标示,问了一个公园门卫,他说,“那是一个私人墓地,不会立任何指引”。其实,它是这个公园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古代遗存,是深圳这个移民城的古代移民文化的历史物证。堂堂的一个省级文物,就这样被当成“私人墓地”,淹没于山林之中,成为“最隐蔽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”。这么不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,真是“没文化”的表现。

其实,一个城市中尚能找到近800年前的祖坟,是真正接地气的文化与历史,是这个城市的福份。这里完全可以建一个小型的移民墓园观赏区,立个牌子,或小型浮雕,借此介绍一下这个城市移民的来龙去脉。

尊重历史是我们能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的重要姿态。

v型固定架

单缸内燃机

桥梁伸缩缝货源